校党委书记梅兵讲授“新生第一课”
9月17日上午,bet36体育在线党委书记梅兵以“承强国志向,做时代栋梁”为主题,为全体2025级本科生、研究生讲授“新生第一课”。万余名新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在沉浸式校史校情学习中校准理想坐标、厚植家国情怀、勇担时代使命。
“跨越百年”凝聚奋进力量
闵行校区主会场“新生第一课”
校史是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。
2025年适逢五卅运动100周年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也是华东师大前身之一光华大学建校100周年。
从大夏大学、光华大学在抗战烽火中赓续文脉、为国育才的“教育救国”,到建校后扎根新中国建设事业、培育大批师资与人才的“教育报国”,再到如今奋进在新征程上加快建设“教育强国”,华东师大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、同频共振。
“看得懂过去才能读得懂未来,珍惜过去才能够开拓未来。”梅兵书记希望新生们能够用自己的眼光探索和领悟,她强调,深植于华东师大百年办学史的精神根脉,是我们面向未来、奋进当下的力量之源。
普陀校区分会场新生观看“新生第一课”
“师生共讲”创新思政课堂
“新生第一课”创新采用“师生共讲”模式,邀请三位“学生讲师”参与,师生同台共讲思政课。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商婧雯,法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张浩然,数学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生杨颖鹏和梅兵书记一起,共同讲述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、光华大学、圣约翰大学的办学历程,以及华东师大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的攀高行远之路。刚刚结束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实习的外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高婕担任主持人。
“学生讲师”商婧雯、张浩然、杨颖鹏 ;学生主持人高婕
商婧雯同学负责大夏大学校史的讲解,“三个多月的系统学习和准备,大夏精神已在我的心中扎根生长,这是一份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”。
为了实现更好的宣讲效果,梅兵书记亲自带领“小讲师”们开展集体备课,鼓励同学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发展规划,深度融入校史叙事,真正实现“寓教于行、师生共学”。
“小讲师”的加入,拓展了思政教育的主体参与,更实现了从“被动接收”到“主动传承”的育人效果升华。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研讨,同学们不仅提升了宣讲能力,更在传承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校史的厚重与温度,完成了从“学习者”到“传承者”的角色转变。
师生互动
“自立自强”书写奋进新篇
最好的铭记是传承,最好的传承是奋斗。
“面对时代之变、世界之变、使命之变,青年大有可为!”结合智能时代急速到来、百年变局加剧演进、强国建设全面推进这一时代背景,以及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,梅兵书记勉励同学们“刻苦攻读、苦练本领,努力成为品学兼优、全面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”,做到“自强不息、追求卓越、求实创造、奉献社会”。
最后,梅兵书记寄语新生“为爱奋进、用爱担当”,在身心健美与幸福成长中追求卓越、奉献社会、服务国家和民族的发展。
这一课在新生中引起强烈共鸣。历史学系楚雯钰同学谈到,“技术可以赋能教育,但教师的初心是唤醒灵魂。我将以人文温度抵御智能冰冷,做教育初心的守护者”。
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王怿商同学立足专业展望:“用AI搭建文化桥梁,让世界‘读懂’中国,这是新时代语言教育者的责任。”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博士生朱瑞立下科研报国志向,要将个人研究融入国家战略,在光学领域攻坚克难,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。
bet36体育在线积极构建“大思政”工作格局,通过“校史中的思政课”“行走的思政课”等品牌项目加强校史校情教育,推动育人模式创新。一批批学子在历史的回响中感悟大学的精神和底蕴,激励自己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不断追求卓越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不懈努力。
· 想和“小讲师”一样熟知校史?推荐阅读
来源|党委学生(研究生)工作部(处) 文 | 王新燕、梁宏亮、符哲琦、魏楠 图|符哲琦、李行健、谢一菲 编辑|隋华颖 编审|郭文君